在課前問答中,有相當多的問題都切中我的心聲,諸如 #完全沒有經驗及靈感的菜鳥該如何起步?#沒有資源的年輕醫師該怎麼辦?#統計方法該如何學習……等。
⠀⠀
老實說,少壯時沒努力的我,沒有在住院醫師時期體悟到,該積極學習做研究、發論文,所以現在已經在徒傷悲了。想學習一套有效的方法來定期發表,卻找不到方向,像在沒有光線的暗夜中探索。
⠀⠀
⠀⠀
👉 大師的背後,有許多值得摸索的訣竅與細節。
⠀⠀
今天的兩位講師,雖然已經是大師級的人物,卻謙虛誠懇的替大家授課,也不吝分享他們在起步時,遇到與大家相同的困境,拉近和台下聽眾的距離。
⠀⠀
有幸聽到他們的分享,讓我們有機會踩在巨人的肩膀上,避免犯下錯誤。尤其是一些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看 revision 的想法,或是該如何寫出不會被 editor 一眼退稿的文章,都有許多我從沒想過的細節及訣竅。
⠀⠀
⠀⠀
👉 親手做出比期刊還要漂亮的圖
⠀⠀
實作前,我數年來無法分清楚的生統概念,就在蔡校長列出的簡單表格,瞬間變得非常清晰。把會分散注意力的旁枝末節去掉,留下最常使用的重點,先讓初學者蓋好骨架,之後的填補,自然是輕鬆多了。若是像以往在課堂上,或是自行研讀書本,常常卡在長篇大論的細節,見樹不見林。
⠀⠀
開始實作後,看著一張張漂亮的圖表出現,這些圖表,都是以前看別人論文時才會出現的圖,竟然從我的手上產出了(甚至比許多期刊上的圖表都漂亮),這怎能不叫人欣喜若狂。
⠀⠀
⠀⠀
🔸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,室內空間降載五成,名額有限,請把握機會!
#全新改款 ➠ 10/17(日)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
#僅此一班 ➠ https://clip2014.innovarad.tw/event/